中小微企業產業鏈調查①:深耕供給側,以創新走精品路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1-02-08 09:24:23
摘要:
編者按: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鏈條”受到不少影響。為此,從本期開始推出“一線調研·中小微企業產業鏈調查”系列報道,圍繞中小微企業產業鏈,報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舉措、進展等。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按下了“暫停鍵”,考驗著中小微企業的應變能力。
危中常有機。在疫情“大考”中,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強化創新鏈、攀升價值鏈,有哪些新的機會,如何做出新的嘗試,為經濟發展蓄勢增能?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把脈新需求,延伸產業鏈
“我們今年新研發的一款產品,叫做一體化數字疫控系統,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疫情防控‘源頭防控+末端治理’水平,實現從疫情登記、信息共享、數據核查、日常監測、異常處置、信息發布的數字化管控。 ”馬鞍山的安徽金禾軟件負責人通過多媒體演示展示創新產品,告訴記者這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地理空間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著眼于疫情防控重點人群全過程閉環管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疫情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產業鏈供應鏈嚴重受阻,需求側、供給側均受破壞。在應對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的背景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
走進蕪湖市高新區,在中集瑞江汽車有限公司廠區內的生產線上,亮銀色的龐大液罐車在車間一字排開,工業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焊接或噴涂。公司副總經理楊培勇表示,這些液罐車是儲運乙醇、汽柴油的特殊車輛,在服務化工企業復工復產中不可或缺。作為園區首家復工企業,中集瑞江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復工復產不停步,隨著技術改造升級的深入推進,公司根據市場的新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研發、生產方向,形成的攪拌車、粉罐車和液罐車這三大拳頭產品,已達到年初規劃的最大產能,為完成年內各項指標打下堅實基礎。
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依然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作為做好全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方針。
“應對疫情對經濟沖擊的根本舉措,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們必須順應時勢,抓住機遇,主動化危為機,變被動為主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取得新的成效。 ”省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胡功杰認為,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形勢,從供給側入手盡快補足供需缺口。在平衡好供需兩端的基礎上,更大力度地推進供給創新,轉觀念、調結構,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布局新技術,強化創新鏈
“作為業內商業化落地最快的智能駕駛公司,酷哇率先將智能駕駛技術應用到環衛車輛,實現智能駕駛環衛車的產品化、商業化。同時,酷哇基于自主研發的智慧云腦系統、高精地圖、車路協同的智慧環衛車隊,從多維度協助城市構建智慧環衛體系,有效解決傳統環衛行業的安全事故高發、招工難、效率低下等痛點,推動環衛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無人化轉型升級。此外,酷哇在智慧物流和智慧出行領域同樣有廣泛的布局。”在蕪湖,安徽酷哇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文君告訴記者,技術是企業立身之本,酷哇將繼續加大在智能駕駛和智慧環衛領域的研發投入,持續提升技術領先性,并將其快速應用到公司產品與服務上。
當前,越是面對疫情的沖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越要揚創新之長,抓住新需求、新焦點,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省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滁州通用生物田敬東團隊研發合成了內參基因及探針引物,先后為國內60多家核酸試劑盒企業提供合成服務。科大訊飛公司與中國科大附一院聯合建設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平臺正式提供智能診斷服務。金寨同科生物研發生產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90分鐘即可出具檢測報告。
“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胡功杰認為。
合肥市注重發揮好科教資源作用,與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以人才激勵為紐帶,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DNA雙螺旋耦合。聚焦信息、能源、健康和環境等領域,加速原創成果研發,聚力攻堅“卡脖子”技術,近3年,67個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累計實施114個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形成了一批突破性技術成果。
為了增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我省積極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推進“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運營14個省實驗室和14個省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基地“先鋒隊”和“預備隊”日益壯大。
適應新趨勢,攀升價值鏈
“機器人可以24小時待命,在工時和工作量上明顯高于人工。疫情時期,云跡機器人的無接觸服務優勢得到明顯放大,可以承擔大部分瑣碎、重復的工作,節省人力資源,使服務更加高效安全。”云跡科技布局在中國聲谷的全資子公司“云之跡”定位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應用開發,不斷提煉機器人基于語音的交互技術與融合。其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承擔運載消毒器具,進行公共區域包括電梯間、走廊等巡游消殺的工作,不僅緩解用工緊張問題,還能保障消毒頻次和頻率。酒店的點餐、送外賣、洗衣、客人引導等,也可由機器人提供無接觸服務“代勞”。
走在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園區內,隨處可能會邂逅一些“人工智能”。“中國聲谷是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是全國首個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 ”中國聲谷運營單位高級副總裁毛媛媛告訴記者,中國聲谷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全球頂級人工智能技術與創新企業。截至2020年4月底,中國聲谷入駐企業總數達860家,百信、華通信安、龍芯中科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地;2019年基地核心及關聯帶動產值約800億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擴大有效供給,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產品品質提升,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胡功杰認為,這不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產業生存發展的必然結果。要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我省堅持統籌“兩手”、打贏“兩戰”,緊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上馬一批有帶動力的重大項目,引育一批在全國有牽引力的頭部、龍頭、“鏈主”和“鏈長”等重大企業,建設一批支柱性、主導型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地(園區),打造一批穩定性強、競爭力強的重大產業,構建形成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合肥市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機遇,通過推動資源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政策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產業鏈條日益完善。以京東方、維信諾為龍頭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正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長、技術水平一流、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聚發展區。以晶合晶圓、通富微電、聯發科技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實現了從材料、設計、晶圓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覆蓋。以科大訊飛、華米科技、新華三等為龍頭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已形成龍頭引領集聚、科研支撐強勁的產業生態體系。